Saturday, May 28, 2011

人民纪录电影基金会创办人周泽南指出,网络媒体在砂州选举期间,只在在野党稳赢的城市选区发挥锦上添花之效,无法为乡村选区带来改变,因此网络媒体只能在州选时昙花一现,无法长期影响东马政治。他说,第10届砂州选举曝露了网媒的局限,基于该州网络并不普及,但乡村选区却很难接收到他们所传达的讯息。他认为,网络媒体与民联在砂州选举时的表现一样,只在城市选区报道晚间政治讲座方面锦上添花。仅行动党城市讲座很“high”“西马人在这边看(网络媒体报道看)很‘high’(兴奋),但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着308(大选)的‘high’罢了。”“‘high’来‘high’去,只是行动党在城市办的一些讲座在‘high’罢了。实际上,你一出到市区几十公里之外,几乎就完全没有人知道发生什么事情。”报道未突出砂州选举特色NONE他举例,大马选举监督网络协调员黄文强日前对媒体播放,有关方面在选举期间前往长屋派钱的短片,是砂州乡村选区很普遍的事情,惟媒体都集中采访城市选区,因此并无法真正突出砂州选举的特色。因此,他认为,网媒对东马政治而言只是昙花一现,砂州选举一过,东马政治课题很快被其他课题所取代,对推动东马政权轮替与改朝换代...
尽管社区工作者认同,社区活动应由当地居民本身来推动,因此需要突破假手外人的现象,惟在当地人被动和社区结构不同等因素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史工作者张集强指出,基于社区居民都是被动地,习于上而下地接收社区讯息,因此在这个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社区工作者必须设法让社区居民主动分享讯息。他举例,去年9月所举行的半山芭社区艺术计划,通过鼓励居民在展览期间,以将自身经历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展览分享当地历史事故的方式,成功化当地居民被动接受讯息的心态为主动。他说,社区工作很多时候是需要寻找当地人对本身社区的共鸣。张集强昨晚在“做‘自己’的媒体——谈社区媒体与影像媒体的行动实践”论坛上,如是指出,其余两名主讲人是社区艺术工作者杨两兴,与人民纪录电影基金会创办人周泽南。主讲人是新纪元学院校友会理事杨洁。社区结构与问题左右自觉性无论如何,杨两兴指出,特定社区的结构不同与所面对到的问题各异,也是左右当地居民会否自主推动社区工作的关键。杨两兴曾在安邦再也市议会强行拆除甘榜伯仁邦(Kampung Berembang)之后,前往该村进行社区艺术工作,更教导当地小孩表演皮影戏,阐述本身家园遭破坏的故事。为兴建组屋铲除甘榜伯仁邦甘榜伯仁邦是自50年代就存在的木屋区,距离吉隆坡双峰塔不及10公里,当时的国阵雪州政府要在2006年杪铲平该地来兴建组屋。被视为非法居住的甘榜伯仁邦木屋区居民,是在2004年被令搬迁到蒲种的甘榜慕希巴(Kampung...

Thursday, May 26, 2011

马来西亚社会在讨论媒体改革时,主要论述对象以平面、广电与网络媒体为主,鲜少论及社区与影像媒体等传播力量的实践可能性。许多社区营造计划、运动或特殊议题,其实已积极使用有别于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量,例如:纪录片、口述历史、工作坊、社区报等媒介,来传达信息、沟通与动员。社区与影像传播的形式、目的、对象与内容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有自身立场与议程。无论是说自己的故事,还是帮别人说故事,这些进行议题讨论与运动耕耘的力量或画面,也逐渐被人看见。它们是不是另一种结合媒体与改革的底蕴力量?为此,我们希望邀请从事不同议题推动与耕耘的与谈人,讨论自身组织如何想象、安排与使用不同媒介进行内部与外部联结的过程,以及这些媒介的信息传播达到的目的与效果。论坛:做“自己”的媒体——谈社区媒体与影像媒体的行动实践日期:2011年5月27日(五)晚上8时主办: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新纪元校友会地点:隆雪华堂楼上讲堂与谈人:1. 杨两兴(社区艺术工作者,半山芭社区艺术计划负责人)2. 张集强(文史工作者,抢救希望之谷总协调)3. 周泽南(人民纪录电影基金会创办人,纪录片《巴贡三部曲》导演)主持人:杨洁(出版社...

Friday, May 13, 2011

土著权威组织报警检举“平反林连玉运动”,并要求政府褫夺该运动领导公民权的做法继续引来抨击。新纪元学院6个组织今天集体抨击土权会“以小人之心”来对待平反运动。他们指出,土权会错误把“平反林连玉运动”看成是单纯为单一种族的利益而起,旨在玩弄种族课题或存有其他隐议程。这些组织也对于土权会报警和倡议表达深度的遗憾,认为后者的手段蛮横,极致不文明。这6个组织包括负责发起的新纪元学院校友会,以及联署的学生会、前进阵线、辩论社、捍卫新闻自由社和中文传播基础班。运动旨在保护民主与自由6个组织在今天发表联合文告重申,平反林连玉运动” 主要目标是要求政府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以及促使政府落实教育平等,公平对待各族母语教育。“其意义在于使民主与自由的权利受到保障,以避免任何一个大马公民过去、现在直到未来受到恶法或强权所逼害。”“况且应不应恢复林连玉先生公民权的标准并不在于其是生或死,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是否合乎情理的判断,这也正好能审视现今我国政府在民主自由上是否存有正确的尺度。”代表着多元种族共存共荣他们进一步说明,林连玉不仅只是华社公认的“族魂”,更是作为华教学子的学习楷模,“尤其是他那无惧强权,也誓要追求多元平等社会的精神”。“虽说林连玉先生付诸一生去争取的权益与理念最终无法实现,还被当时的政府无理褫夺其公民权,但是他作为自由平等的象征,代表多元种族共存共荣的标志,不应在这个文明开放的年代也依然不能拥有平反的机会。”平反之举能证明放弃强权如此一来,他们认为,只有在现今政府肯定林连玉过去的贡献和理念,恢复其公民权时,才能彰显现今政府不是那思维依然是停留在旧时代的强权政府。他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