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09

一个电视广告拍摄需要200名临时演员
RM100 一天
日期:11,12,13,14 december
地点:还没确定
有兴趣可发你的照片和资料到我朋友的邮箱--ahblue07@gmail.com多叫几个朋友一起去。

所需资料:name,age,ic,contact,height,weight,ATTACH some photos-half /whole body with CLEAR FACES) to ahblue07@gmail.com & Plz note which day are u available for shoot & u are intro from who
日期:12月12日:8:00am-5:00pm - 12月13日:10:00am-4:15pm地点:吉隆坡蕉赖孝恩馆文化中心(二楼)
报名费:社会人士=RM60.00 / 在籍学生=RM30.00 (含论文、两个午餐及四个茶点)报名截止日期: 2009年12月1日主办:林连玉基金联办:南洋商报协办:孝恩文化基金会、施恩爱基金
沈慕羽局绅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教育家、文化工作者、书法家。他一生的贡献并不宥于教育,在政治、社会及文化领域也建树卓著。他一生以“服务一生、战斗一世”的精神作不懈追求,张扬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精神。此项学术研讨会将从沈慕羽局绅在政治、教育、文化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作深入探讨,邀请国内外学者就他在各领域的贡献展开讨论。
论文题目/发表人 : 沈慕羽最后的15年(1994-2009)(廖文辉博士)沈慕羽的“壮游”—1957年的《沈慕羽日记》(何启良教授)沈慕羽纪念馆的特质与功能研究(黄建淳教授)立天下之大本 知天地之化育—中华文化视野中的沈慕羽先生(吴前进硕士)沈慕羽与马华文化发展(叶汉伦硕士)沈慕羽与二十世纪大马儒家的定型(郑文泉博士)沈慕羽与孔教:以马六甲孔教会为个案研究(1974-2009)(黄文斌博士)沈慕羽的楷书形体:正体规范与书艺别构的兼容(李乾耀硕士)不同面貌的华教斗士:林连玉与沈慕羽(曹淑瑶博士)沈慕羽的领导风格及对华教运动的影响(张荣强先生)独立建国后的华教问题及其本质:沈慕羽时代的因应方式(庄华兴博士)沈慕羽与马华公会早期的发展(1949-1966)(张晓威博士)华教政治中的沈慕羽(黄进发博士)
报名方式:一) 网路报名:下载报名表格(pdf格式 / doc格式),填妥表格,以电子邮件传送至 huiyu@llgcultural.com
二) 传真报名:下载及打印报名表格(pdf格式 / doc格式),填妥报名表格,传真至(6)03-26971970
三) 亲至报名处:A) 林连玉基金No.321-D,Lorong T.A.R.Kanan Satu,Off 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50300 Kuala Lumpur. Tel: 03-26971971/72Fax: 03-26971970
B)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Lot 5,Seksyen 10,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D.E.Tel: 03-87392770 (分线 6201/6209)
C)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秘书处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2746645
D) 紫藤茶原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Tel: 03-22723090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独立民调中心聘请民调调查员,有兴趣的人请联络执行长刘国伟(016-6423323)

薪水分别以问卷数量及工作时间来计算,近期急需人手,条件是具备说华语能力,交通费可以另外预支。

可以兼职或用合约方式做,时间是早上9am-5pm,每个小时rm4,5pm后每个小时都是RM5.

做的时间不受限制,所以不必担心受约束。

请各位校友或学生把握良机,切勿错过。


Saturday, November 7, 2009

針對前首相馬哈迪公開力挺單一源流學校的說法,新紀元學院校友會直批其所持之理由不能服眾,也欠缺宏觀的視野去看待我國的教育制度與愿景。

新紀元學院校友會副會長黃渼澐指出,馬哈迪引用其他國家以母語作為基礎的例子乃國情不同,并不能相提并論,而且我國與其他國家最難能可貴之處就在于其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媲美的良好文化。

另外,馬哈迪將華教分子極力捍衛華教的動機視為固步自封的舉動乃是錯誤的判斷,與現今華社欲推行多元源流學校的想法與目地完全是背道而馳。相反地,正因為多元源流教育制度的建立,才能真正促進各族子弟之間的接觸與團結,而單一源流學校只是在局限各族文化的認識與交流,使到彼此之間無法互相諒解與包容。

隨著時代的改進,多元源流學校的倡議不再是因為各族要捍衛自身的母語教育,而是在為更多各族子弟提供在教育體系上的選擇權。借此良機,各族子弟并不再局限自身文化的框架,而是跳出此局限,學習與了解其他種族的文化精髓,現今有6萬名非華裔就讀華文小學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院校友會在此呼吁前首相馬哈迪與教育部必須與時并進,不應再秉持舊有思維與刻板印象,需了解到多元源流學校并不是某單一族群的意愿,而是全民最理想的教育制度。

載自當今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