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1, 2011


在撰写了《华教运动,动或不动?——反思新纪元学院发展文集》之后,民主行动党升旗山国会议员刘镇东希望能通过批判现今的新纪元学院,达致“对话”和“超越”的目的,本身也可“告别”华教课题,让更多年轻接班人能继续为华教奋斗。

他希望,本身可藉由此书对新院的批判,可让华社了解到,如果华社的知识缘由的产生和酝酿是马虎的话,那华社就无法拥有跨越性的思维。

他举例,巴基斯坦籍旅美回教研究泰斗法如斯(Fazlur Rahman),曾严厉批评拥有千年历史的埃及爱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尽管掀起该大学内部的激烈反弹和招致许多人的言论围剿,但法如斯却认为,本身是本着爱资哈尔大学贵为回教世界的知识创造与传承中心,来质疑它。

刘镇东昨晚在此书的新书推介和论坛上发表简短谈话时,如是指出。

误以为南洋大学是典范

NONE刘镇东在该书的自序中也提及,本身理想中的新纪元学院是汇聚拒绝被体制收编、抗拒私立学府的盈利逻辑的公共知识分子的阵地,也是通过文理学院式(liberal arts college)的认为教育滋润新一代的学术重镇。

“可惜的是,新纪元这些年的注意力都耗在大楼的建设,学生人数的多寡、政府认证的速度、财政盈亏等与知识本身没有太多的琐事上。”

“在主事者的思维当中,南洋大学是典范,误以为21世纪是1950年代,全国就只有一所南大。他们不知道原来在收生时,新纪元学院要与世界各国的学府竞争最好的大马学生。”

“我们只是升学学生的大学星图中,其中一颗不太耀眼、渺小的星星。南大因有三院九席、新纪元最初也开3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科系(中文、资讯工艺、商学),尔后则是越来越多科系、学生、建筑,还有雪邦校地的辩论。大学的理想就这样陨落。”

无法超越国民党意识形态

刘镇东指出,本身也希望此书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能激起更多人针对华教的对话。

他说,华教人士常常都是以民族主义的思维角度出发,但却从来没从教育和知识本身出发去看事情。

他举例,华校依然采纳国民党当年逃离到台湾的“不能超越一个语言,只能有国语”的意识形态办校,导致华校生迄今都不被允许在校内讲方言。

“我们有否思考过,为什么在学校不能够讲方言?为什么华校独中不能够讲方言?”

批华教人士依然原地踏步

他批评,华教人士对教育和文化的讨论,依然原地踏步在旧的模式内打滚。

“我们是希望在大马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讲很多种语言。华教运动争取的就是文化的开放和多元,可是独中在方言这样的一个事情就解决不好,不能解决吗?为什么?”

他继称,“告别”和“超越”是一体两面的,能鼓励更多年轻朋友来谈华教运动。

 “我觉得,从对华教运动的坚持,可以扩散到文化、政治和经济民主化的坚持。我希望,接下来可以谈其他东西,谈更广的事情。”

陈友信点评重硬体轻软体

NONE当晚的推介礼嘉宾是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长陈友信,他在致词时说,除了谈华教“动与不动”的议题外,也可从被动与主动的角度出发谈论华教。

他指出,华教人士主要被4个内外被动因素所牵制,外被动因素是国家机关单元教育政策的束缚,及忙于应付有关当局所引起的行政偏差。

至于另两个内被动因素,陈友信指出,就是华社对中长期规划的重视不足,也缺乏战略思维,及华教组织重硬体轻软体的惯性思考。

尽管如此,他重申,“华教运动的本质,在于华社没有受到公平对待,更是华社多年来追求公平自由多元开放的总诉求的主要一部分。”

“只要民主人权不受尊重,只要政治上依然是单元种族思潮主导,华教问题就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8657

0 comments: